金磁州窯白釉八仙館小口四系瓶。敞口,卷沿,束頸,溜肩,長弧腹,圈足。肩部豎裝四個條形系,系面壓印四條直線紋;肩部褐彩斜書“八仙館”三字款。內施白釉至口沿,外施上白下褐釉,褐彩不及底。胎色白中泛黃,較粗。

瓶,汲水和盛貯液汁的器皿,主要有陶瓶和瓷瓶兩類。陶瓶常見為小口、深腹,有的在頸肩部和腹部附系,形體較高,足由尖底逐漸演變?yōu)槠降住K濉⑻茣r期流行瓷制品,至宋代南北窯場普遍燒造,器形變化主要表現(xiàn)在口、頸與腹部。
磁州窯燒造的陶瓷造型品種繁多,涉及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在日常生活用瓷中瓶類的造型種類就很多,并且很有特征。主要有長頸瓶、凈瓶、小口瓶、梅瓶、玉壺春瓶等,金元時期,磁州窯燒制的瓶形制漸大。磁州窯瓶類的造型中,有一種四系小口高身瓶,這種瓶無疑是一種酒具,造型渾圓,整體是棗核形,小口,短頸,肩頸部四個系均勻排列。瓶身外部多有題字,多寫以館驛之名,也有品牌商標名稱,“八仙館”的款識應是后者,為茶樓酒肆的專用酒具。四系瓶亦有諧音“四喜瓶”之稱謂,有祈福圖利的意思。
八仙的傳說最有名的就是“八仙過海、各顯神通”的故事,商家為了擴大銷量,迎合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人們追求成仙的美好愿望,將酒館取名“八仙館”,具有鮮明的商標品牌意識,隱晦之意大致就是:喝了我家的酒就可以成仙,故而取名“八仙館”。
此件金磁州窯白釉“八仙館”小口四系瓶為典型的磁州窯產品,其“八仙館”三字為斜題行書體,結構嚴謹,書法行筆流暢。在瓷器上題字不但密切了陶瓷與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關系,提升了陶瓷藝術的文化品位,也反映了當時流行文學藝術對陶瓷裝飾的影響。(武可撰稿,胡均、劉莉攝影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