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鞏縣窯三彩枕。枕呈長方體。上枕面依枕形飾一周弦紋,內(nèi)以綠彩、黃褐彩飾三行梅花紋,上下均為四朵,中間三朵;下枕面以黃褐彩飾三行四列規(guī)則排列的梅花紋,間以綠彩填充;枕的四面均以綠彩、黃褐彩間飾;釉面有小開片。淺紅色胎較細。
枕主要用作寢具,同時也用于辟邪、行旅、按脈及隨葬等。其始于隋,流行于唐至元代。而唐三彩枕是我們迄今所見中較早的瓷枕。唐三彩是一種多色的低溫鉛釉陶器,用鉛和石英配制成透明釉,在釉料中加入含銅、鐵、鈷、錳等金屬元素的礦物作呈色劑,配制成黃、綠、紫、藍等色調(diào),并且交叉運用,從而形成了色彩絢麗的藝術效果。
這件唐代鞏縣窯三彩枕在陶胎上施以三彩釉,在枕的頂部印十字花瓣紋,枕的四面三彩交匯,淋漓盡致,形體規(guī)整,造型生動,釉色給人以艷麗清新的質(zhì)感,反映了唐三彩精致的工藝。(高洪艷撰稿,胡均攝影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