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代磁州窯系虎形銜葉枕
金代虎形銜葉枕。呈臥虎狀,整體雕塑,枕面前低后高,中間低凹。虎首、虎身、虎尾三處從正面、俯視觀看,形似弓形狀。虎首處雙耳直立挺拔,耳內(nèi)各有一小圓孔,雙目圓睜,嘴微張,犬齒自然外露,口銜一根植物葉片根莖,整個頭部下垂自然,由伏地的左右前肢墊撐;虎身處一片抽象夸張的植物葉片覆蓋整個背部;虎尾處左右后肢自然伏地,尾巴呈卷曲狀,由其腹下穿過,尾尖在下腹部與后左爪之間露出。胎質(zhì)細密,泛紅色,敷化妝土,整體主色調(diào)分別以褐、黃兩色施釉,錯落有致,深淺不一,個別部位有剝釉現(xiàn)象,底部無釉。植物葉莖施淺綠色,色彩鮮明。虎身處的褐黃色與淺綠色呈交融狀。整件虎枕作品形象逼真,造型別致,端莊樸實,做工精細,構(gòu)思巧妙,別具匠心,以夸張的手法,把生活中的兇猛野獸塑成安詳、可愛的形象,把靜和動處理的相當協(xié)調(diào),以適合人們對休息環(huán)境的幽靜要求。
金代磁州窯虎形銜葉枕的功能,體現(xiàn)在實用性和象征性兩方面。
從實用性上看,華北地區(qū)夏季溫度偏高,瓷枕成為夏季消暑良品。有宋代瓷枕上題詩:“久夏天難暮,紗廚正午時。忘機堪晝夜,一枕最幽宜”,可見其作為夏季寢具的功用。從此件金代磁州窯瓷枕的造型上看,瓷枕的前壁微凹,枕面前低后高,如此造型的設計,正適應了人體頸部的舒適程度。此外,瓷枕的高度為11.4厘米,根據(jù)現(xiàn)代中醫(yī)關于適宜人體睡眠的枕頭高度的研究表明,10—13厘米最為理想。此間瓷枕的高度顯然符合這一標準,可見其是一件理想的寢具。
從象征性上看,該瓷枕為獸形枕臥虎造型,老虎匍匐在地,兩眼圓睜,嘴銜一只碩大葉片,葉片恰好在虎背枕面鋪開。據(jù)《唐書·五行志》記載:“韋后姊七姨嫁將軍馮太和,為豹頭枕以辟邪,白澤枕以辟魅,伏熊枕以宜男,亦服妖也。”可見虎形銜葉枕不僅為日常生活中的寢用品,并且在古人眼中,它還成為一種代表祈祝平安的吉祥物,發(fā)揮鎮(zhèn)宅僻邪的象征功能。宋金對峙時期戰(zhàn)亂頻繁,百姓顛沛流離,這種現(xiàn)狀使市民階級對人生和社會有許多的反思和感悟,渴望“國家永安”、“長命安樂”,同時追求個人修身自潔、謹慎從事,避免惹禍上身,從而祈望辟邪和祝福,免于是非,所以磁州窯工匠在當時為了迎合百姓此種情感需求,設計出各種具有辟邪喻義的虎形枕。
宋金時期的磁州窯在瓷枕的色釉處理上,主要以白地黑花為主。該虎形銜葉枕在遵循磁州窯白地黑花的施釉原則的基礎上,為更好呈現(xiàn)出老虎的栩栩如生以及植物莖葉的逼真感,采用了深褐、淺黃為主色調(diào),淺綠為點綴的釉色選擇,從而使這件作品產(chǎn)生出別具一格的美感。這是金代磁州窯釉色工藝的一種創(chuàng)新,反映了磁州窯工匠們的獨具匠心的智慧。
這件金代磁州窯虎形銜葉枕,正靜靜地臥在展廳的展柜中,向觀眾靜靜訴說著當時的歷史。(武可撰稿,胡均攝影)
上一篇:每周鑒賞:東漢青龍白虎墓門畫像石
下一篇:每周鑒賞:漢黛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