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0月,淮北市上海餐廳工地的一座墓葬中共出土了九塊畫像石,該墓東西走向,由墓門、前室、后室構(gòu)成。墓門由門楣、門柱、門扉共五塊畫像石組成,其余四塊均堆放在前室的頂部。這四塊畫像石中有一塊日月同輝龍戲圖漢畫像石非常精美。其畫面樸素卻不單調(diào);粗獷卻不鄙野;渾厚卻不凝滯;豪放卻不疏散。
東漢日月同輝龍戲圖漢畫像石呈梯形,前邊長157、后邊長86、寬89、厚31厘米。正面呈臺階狀,浮雕上下飾兩組扭身屈體的群龍相戲圖,有帶鱗的蛟龍、帶翼的應(yīng)龍及帶角的虬龍。上組共三龍,均體形較大,三爪。最左邊的龍,頭生兩角,耳小,吻短,口微張,身長兩翼,尾尖長,上翹;中間一條龍,頭生須角,耳大,吻較左邊的龍長,尾尖分兩叉;最右邊的龍,頭有長須角,嘴微翹,尾尖長下垂。下組共五龍,體形較小,均生雙翅,身披鱗甲,有做回首狀,有做咬尾狀,有做奔跑狀等。畫像石底部,采取分格布局法雕一組日月同輝圖案。畫面長87、寬62厘米,日月均由兩個圓表示,右圓較左圓小,且腰部有不規(guī)則弧線。采用剔地淺浮雕,局部陰淺刻,技法嫻熟,畫面舒展流暢,形象逼真生動。
從畫像石的形狀和內(nèi)容上看,它不是墓室內(nèi)的石構(gòu)建,而是墓葬附屬物,屬于石祠畫像石,且位于頂部。
在古代,人們崇信“靈魂不滅”,認(rèn)為人死只是身體的“形”死了,而靈魂可以離開身體到另一個世界去。這塊漢畫像石中兩個圓就是“日”和“月”,其表現(xiàn)手法雖簡單,但也同樣表達(dá)了人們死后夢想進(jìn)入的“天國”世界。進(jìn)入天庭,這就需要一個能引導(dǎo)人靈魂飛升的特殊階梯,日月同輝龍戲圖畫像石在創(chuàng)作上選擇了龍。龍是神異動物,它是由多種動物特征所組成的一種虛構(gòu)的、不斷演變的動物。這塊畫像石從內(nèi)容上昭示著墓主人希望借助龍的神力,使自己靈魂得到指引,最后到達(dá)自己希冀的天堂。同時,自古以來,人們就流傳“龍生九子”這一說法,在漢畫像石中也常常出現(xiàn)雙龍穿璧、雙龍交尾的圖像,這塊畫像石中的龍戲圖在一定程度上寓意著生命延續(xù)、連綿不息、吉祥如意、祈求子孫繁盛之意。
這塊畫像石在淮北地區(qū)較少發(fā)現(xiàn),具有一定的代表性,它一方面豐富了館藏文物;另一方面,對研究漢代社會風(fēng)俗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。它的畫面內(nèi)容雖然簡單,但內(nèi)涵豐富,不僅讓我們感受到先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,而且也顯示了他們追求陰陽和諧、夫妻和睦、子孫繁昌的生命意識。
上一篇:沒有了
下一篇:漢青玉獸面紋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