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新年伊始,淮北市博物館“我們的節(jié)日-歡歡喜喜過大年”系列活動之大運河文化暨古陶瓷知識講座,向游客們宣講大運河文化。

大運河的開鑿,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。公元前486年,吳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,利用長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,疏通了古水道,開鑿了邗溝。此后,秦、漢、魏、晉和南北朝又繼續(xù)施工延伸河道。
隋朝,是大運河形成的最重要階段。公元605年,隋煬帝下令開通濟渠,公元608年又開永濟渠,逐步形成以北京和杭州為起始點,以洛陽為中心,溝通海河、黃河、淮河、長江、錢塘江五大河流的水運大動脈。
元代以后,隨著北京成為國家政治中心,大運河的航運目的地也由洛陽轉移到北京。元代對大運河水道裁彎取直,大大縮短了航運里程,形成了京杭大運河。
再加上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,從寧波入海的浙東運河,中國大運河全長近3200公里,這是世界上距離最長、規(guī)模最大的運河。

宣講老師生動地介紹了大運河的歷史,特別是讓游客對淮北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然后提供一批古陶瓷標本,讓同學和游客們親手感受古陶瓷的魅力,激發(fā)他們的民族自豪感。
撰稿:李雯雯、張子雯
攝影:趙芹、高洪艷
審核:武可
終審:胡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