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長沙窯青釉褐彩水盂。斂口,圓唇,溜肩,鼓腹,餅底。內(nèi)施釉至口沿下,外施青釉至下腹部,釉面有小開片,有積釉現(xiàn)象。肩至腹中部以褐彩飾三塊不規(guī)則圓形斑塊。淺黃色胎。具有典型的唐代瓷器特征。

褐釉斑紋是長沙窯瓷最具特色的釉下彩裝飾手法之一,器形與釉彩搭配深厚古樸,妙趣天成,裝飾趣味濃烈。長沙窯畫工多用褐釉繪成圓形、葉形或盾形的斑塊,圖繪位置多在壺、罐、盂、洗、碗等器具的肩部、腹體、流口下以及沿口等部位。
這件水盂的褐斑繪在肩部,大塊近圓形,褐斑與青釉結(jié)合得恰到好處,其典雅中透著古樸,青黃釉素潔高雅,點(diǎn)上幾點(diǎn)褐彩更顯活潑,讓使用者、觀賞者有一種清心雅致的心情。水盂在古代是讀書人文房用具中的必備之品,雖盛水不過數(shù)滴,卻有積水成淵的雅趣。
將水盂置于文案上,用之筆墨生輝,觀之賞心悅目,伴之怡情雅趣,與筆墨紙硯一起彰顯悠久的藝術(shù)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張力。(劉艷撰稿,胡均攝影)
